集團要聞
姚燕成為首位RILEM技術委員會中國主席
來源: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發(fā)布時間:2011-09-069月4日,RILEM(“國際材料與結構研究實驗聯(lián)合會”的法文縮寫)國際組織在香港科技大學召開年會,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姚燕院長牽頭申請的新技術委員會(TC-TDC Test methods to determin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under combined environmental actions and mechanical load 環(huán)境與荷載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測試方法)獲得通過。至此,中國人第一次成為RILEM技術委員會主席,掀開了中國在RILEM這一國際舞臺上的嶄新一頁。隨后,姚燕主持召開了該技術委員會的第一次工作會議。RILEM主席 Peter Richner教授、副主席 Mark Alexander教授、秘書長 Pascale Ducornet女士、發(fā)展部部長 G. De Schutter教授出席會議并表示祝賀。
RILEM創(chuàng)建于1947年6月,旨在推動建筑材料及結構領域相關科學的發(fā)展,鼓勵這些知識在全球范圍內傳遞與應用,并聯(lián)合本領域的杰出專家(包括學者、研究員、實驗室及相關政府機構人員)共同合作完成。目前有超過1200名水泥混凝土行業(yè)國際知名專家、700名會員參與RILEM工作,RILEM核心的技術活動委員會(TAC)下設五個領域,總院申請的技術委員會屬于“實驗方法、材料表征和加工”這一領域。從RILEM成立至今,RILEM每個技術委員會的主席均由歐美等發(fā)達國際的研究者擔任,主席單位也從來都被發(fā)達國家所壟斷。總院耐久性測試方法技術委員會的成功批準改寫了這一歷史。
到目前為止,鋼筋混凝土結構壽命預測方法已存在多種。但這些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考慮了最突出的劣化過程,如碳化和氯離子滲透。然而,試驗結果和實際觀察都顯示,這與實際情況不符并且也不是保守安全的方法。機械荷載與環(huán)境荷載耦合以后比單獨施加兩種荷載更加惡劣嚴酷。近十年來,姚燕及其研究團隊通過國家科技項目的支持,打破了采用單一腐蝕因素進行混凝土耐久性評價的觀念,關注于更真實模擬實際工程混凝土應力和腐蝕因素條件下混凝土失效過程的研究,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實現精確應力加載的混凝土耐久性測試設備,成功模擬了實際工程混凝土的應力和腐蝕(化學介質腐蝕、凍融循環(huán)等)協(xié)同作用狀態(tài),闡明了水泥基材料在多因素協(xié)同作用下的損傷失效行為和機理。以此研究成果為基礎,總院申請了RILEM技術委員會并獲得批準。
在未來4年里,姚燕將領導中國、德國、法國、西班牙、日本、荷蘭、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專家,圍繞多因素協(xié)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能開展相關研究,并將最終提出RILEM國際技術推薦規(guī)范。相信這對擴大總院的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推動國際水泥混凝土行業(yè)耐久性的研究和發(fā)展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